摘要: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中华文化标识,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,我们文化建设的系统性、整体性,我们的文化标识,我们民族……
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中华文化标识,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
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,我们文化建设的系统性、整体性,我们的文化标识,我们民族的这种重大的文化符号、最重要的文化形象就出来了
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、黄河、长江这5个国家文化公园,纵横交错,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横平、竖直、弯折钩,
写出的就是中国的这个“国”字,每一画都光彩万里,每一画都写在血脉灵魂里,代表了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、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民族
人物简介
韩子勇
韩子勇,全国政协委员,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、长城组协调人。主要从事文化、文艺研究,文学、艺术创作。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,中国工艺美术馆(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)馆长,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等。文学理论专著《西部: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。作为出品人、总策划、艺术总监、编剧的多部舞台剧及影视作品,获文华奖、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、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。
在中国北方,从鸭绿江口到新疆,历经2000多年的长城,是世界上规模、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。
在青藏高原,有黄河、长江共同的源头,千里江河龙腾虎跃,孕育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。
在华夏大地的南北方向,大运河横跨黄河和长江流域,描绘出中华古典文明的农耕本色。
将视野转到东南和西北,这里贯穿着一条象征中国革命胜利的长征之路,赓续着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。
“它们都是最重要的中华文化标识,是超级符号,如同中华民族的族徽、门楣、梁柱。”作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,韩子勇如此向记者描绘了他心中的黄河、长江、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。“它们贯通我们辽阔的疆域和历史,所走过的,是一个伟大文明的深沉足迹,每一步、每一笔都光耀万里,写出一个大大的‘国’字。这个‘国’字的每一笔,交织穿插、巧妙布局、命运与共,无法打散、拆解、分离,被牢牢焊在一起,如同中华建筑的榫卯结构,组成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的共同体。”
2017年1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首次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。2019年12月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。此后,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、黄河、长江5个国家文化公园先后开始建设。
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工作,是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文化工程。”韩子勇说,“我们一定要重视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,保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。”
主持筹备国家艺术基金
在文化领域,韩子勇一直在做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。“回头看,那些事情几乎都与文化传承发展有关。”熟悉韩子勇的很多朋友说,“他对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。”1962年,韩子勇在新疆出生。此后整整50年,他都在这里生活、工作。新疆地区粗犷的大地和交融的文化,给了韩子勇厚重的精神滋养。“新疆使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内容之丰富、历史之悠久。”韩子勇说,“新疆拉大了我的文化尺度,特别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。”
在新疆期间,韩子勇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。上世纪90年代后,他指导、组织、策划、创作了一系列大型舞台艺术作品,还曾担任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。一直为外界所称道的是,在文旅产业勃兴时,韩子勇受新疆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所托,组织创作了歌舞剧《阿嘎加依》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首部将哈萨克族文化艺术搬上舞台的大型歌舞史诗。此后,韩子勇又深度参与新疆艺术中心项目的创意设计,该项目是目前新疆体量最大的单体公共文化类建筑,被称为新时期新疆建筑的典范之作。
2012年,50岁的韩子勇离开新疆,来到北京,担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。2013年7月,韩子勇受命筹备国家艺术基金,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首任主任、法人代表。
国家艺术基金是一项新生事物,韩子勇将其称为“一项有挑战性、创新性的事业”。在原文化部和基金理事会的领导下,韩子勇主持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制度理念、资助结构、运行程序的设计、论证和运行管理。2013年12月30日,国家艺术基金正式成立。据统计,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年来,资助艺术人才培训项目922项,培养各类艺术人才2.7万人次,资助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和美术作品展览项目1161项,演出展览地点遍及国内各个省(区、市),现场观演观展观众约1500万人次……在持续推进艺术事业繁荣的同时,推动优秀艺术作品在更大范围共享。
填补没有国家级非遗馆的空白